一位爸爸习惯在天天工作之前,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,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。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,他依旧在吻别了妻儿后,又径直走向酒馆。
没走多远,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,当他转身时,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脚印,并且开心地说:“父亲,你看,我正踩着你的脚印!”
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,心想:“我要到酒馆喝酒,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!”从那天起,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不好的习惯,再也不光顾酒馆了。
出色是一种习惯。一个人来到世间,除IQ和别人有一些差别外,其它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后天形成的,受周围环境的影响,而一个人的习惯同样这样,因此,在培养孩子习惯的问题上,就值得所有父母朋友深思。
对于父母来讲,必须要先给孩子抓好习惯,再谈成绩。
1、尊重与赏析老师的习惯
其师,信其道。学生更要尊重老师,适应老师,并掌握赏析我们的老师。从目前适应老师,长大了适应社会。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。
2、自学预习的习惯
提前预习,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、提升听课效率的要紧渠道。提前预习教程,自主查找资料,研究新常识的要素、重点,发现疑难问题,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,学会听课的主动权,使听课具备针对性。
3、专心上课的习惯
教与学应该同步,应该和谐,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,专心听教师讲课,认真听同学发言,抓住重点、难题、疑点,边认真听边积极考虑。就算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,也还是要认真听,要把教师的思路、其他同学的思路与我们的思路进行对比剖析,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渠道。并在这过程中,尽可能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。
4、认真察看,积极考虑的习惯
对客观事物的察看,是获得常识最基本的渠道,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,因此,察看被叫做学习的“门户”和打开智慧的“天窗”。每一位同学都应当掌握察看,逐步培养察看意识,掌握适合的察看办法,培养好的察看习惯,培养敏锐的察看能力。
5、擅长提问的习惯
大家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,携带常识疑点问老师,问同学,问父母。学问、学问,学习就要开口问,不懂装懂最后害自己,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,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力最强的学生,是具备革新精神的学生。
6、切磋琢磨的习惯
《学记》上讲“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”,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要紧的,遇见问题要互帮互学,展开讨论。每个人都需要努力吸取其他人的优点,弥补我们的不足,象蜜蜂似的,不断吸取群芳精华,经过反复加工,酿造常识精华。
7、独立作业的习惯
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常识,是培养独立考虑能力,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,或是应对父母。有些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清楚,态度不端正,采取“拖、抄、代.……等等”,会做的做事马虎,不会做的就不动笔;有些学生好高骛远,简单的是会而不对,复杂的对而不全,这类不好的习惯紧急的影响了学习成效。所以大家要看重做作业,在做习题时要认真考虑,总结定义、原理的运用办法、解题的思路、并且尽可能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。
8、仔细审题的习惯
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。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,掌握抓字眼,抓关键字,正确理解内容,对提示语、公式、法则、定律、图示等重点内容,更要认真推敲,反复琢磨,准确把握每一个要点上的内涵与外延。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,考试中发现我们的错误,准时纠正的能力。
9、练后深思的习惯
一般说来,习题做完之后,要从五个层次深思:
第一,如何做出来的?想解题使用的办法;
第二,为何如此做?想解题依据的原理;
第三,为何想到这种办法?想解题的思路;
第四,有无其它办法?哪种办法更好?想多种渠道,培养求异思维;
第五,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?想一题多变,促进思维发散。
当然,假如发生错解,更应进行深思:错解根源是什么?解答相同种类考试试题应注意什么事项?怎么样克服常犯了错误误?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,不断健全自己。
10、复习总结的习惯
复习就是消化常识,加深了解和记忆,达到举一反三。复习也就是通过对常识,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,进行总结整理,使零碎的常识,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,从而学生的常识系统化、条理化、重点化,防止前后常识的脱离与割裂。
天天尽可能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,每周再做总结,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。对记忆性常识的复习,每一遍的用时不需多,但反复的遍数要多,以加深印象。每章每节的常识是分散的、孤立的,要想形成常识体系,课后需要有小结总结。
11、整理错题集的习惯
平常要把有哪些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,常常看看,看会了、记住了才扔掉。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,并找些可以同意的种类题、同等程度的有关要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,解题的方法和方法。
12、客观评价的习惯
学生应培养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,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,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。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,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。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、评价别人,才能评源于信,评出不足,从而达到正视自我,不断深思,追求进步的目的。
培养好学习态度的三个步骤
明确了培养好的学习态度的意义并知道什么学习态度是好习惯、什么学习态度是不好的习惯将来,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,克服不好的习惯,让好习惯随着终生,让不好的习惯尽快与你告别。要培养好的学习态度,可按下列步骤进行:
第一步:耐心发动,渐渐加速。
计划天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,就一天不落地去记;认识到写字潦草、做题粗心这类问题,就在写字、做题时严加注意,确保字字工整,题题复查;意识到了不好的学习态度的害处,就自动自觉地克服;制定了学习计划,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;决心使我们的学习成绩在全班、全校的位次前移,就要想方设法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。
第二步:控制时空,约束自己。
人的行为,非常大程度上受情景原因的影响。譬如,一个中小学生,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用途了,不想再打游戏机了,可是,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,就把握不住自己了。
因此,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,在我们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状况下,应从控制我们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我们的行为。
第三步:偶有偏离,准时调整。
很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,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,或者在不好的习惯克服过程中,容易出现反复、拖拉、敷衍、放纵等现象,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。这就需要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,发现偶有偏离,立即作出调整。
培养习惯,就像走路一样,发现走的路线不对,准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,久而久之,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。